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留學低齡化和大眾化趨勢已引起公眾的關注。2010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中,高中及以下學歷學生占19.8%,而2011年中國僅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就占中國總留學人數的22.6%。
根據調查顯示,2012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達到了39.96萬人,創下歷史記錄。預計2013年出國人數將突破45萬人,高中生等低齡留學群體數量也將隨之攀升。
對于“棄考留學”和“高考后留學”該如何選擇權衡?其實每種選擇都并沒有利弊之分,只需要具備一個明確而成熟的留學規劃即可。
棄考可能與高考體制、高考擇校方式有關,棄考留學的一大部分人群是沒有當地戶籍不能參加本地區高考的學生,還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先報志愿后高考的高度風險而選擇棄考留學或考后留學。因此,這種選擇的關鍵在于是否適合孩子自身的特點,只選適合的,沒有對錯之分。
然而,大多數學生的留學選擇權還是掌握在家長手中。有幾大因素影響到家長的選擇:一是家長自身的年齡段、經歷見識和對教育的理解等影響家長選擇;二是家長從各個渠道獲得的不同教育體系的信息會影響家長選擇;三是家長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和家庭經濟情況等做出決定;四是家長考慮是通過留學獲取國外資源還是通過高考獲取國內資源,哪個更符合規劃更有利。
鑒別“野雞大學”:教育部認證是一個衡量標準
近來,一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在美國有近20萬中國留學生,99%以上和一流大學不沾邊,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能夠就讀國外一流大學的學生人數,和國內能夠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一樣少。
不要把出國想的太好,也不要把出國想的太壞,國外的教育資源肯定比國內豐富。如果一個學生出去讀好多年,但是什么都沒有拿回來,這肯定是學生的問題,而不是學校的問題。
不過,國外的非一流大學,也不代表是“野雞大學”。留學行業內并沒有“野雞大學”的說法,對國外大學的資質需要根據教育的官方認證來判斷;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一些私立學校,在業界聲譽很高,但并沒有獲得教育部認證,但這并不代表這類學校就屬“野雞大學”,藝術類學生出國留學時需要注意到這一點。
未來移民還是回國:國內有著比國外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留學生在結束國外的學業后,面臨著是國外就業還是回國就業的選擇。
當前,留學生回國就業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這和現在中國經濟領跑全球的狀況有關,國內有著比國外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留學生根據自身在國外的發展情況來決定去留,要有一個明確的留學后職業規劃。
對于這個問題則有自己的體會,我們認為“移民和定居是兩個概念,移民是身份的標志,等于ID、Passport;定居則是Settle,是否在國外居住和自身事業的規劃和發展方向有關”。
而留學生如何在就業中突出留學經歷的優勢,學習的專業和內容一定要與中國有聯系,這樣,不管是在回國發展還是在國外就業,才能突出留學生專業或事業上的優勢。